俄羅斯莫斯科國際地面、屋頂、墻面設計及技術展覽會:
在當前復雜多變且充滿挑戰的世界形勢下,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反建制、反精英、反全球化、反自由貿易等思潮泛濫,給世界帶來不穩定因素。有人甚至提出“文明競賽”和“文明沖突”的謬論,加劇了國際緊張局勢。在此背景下,中國與俄羅斯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文明大國,以實際行動推動思想交流、文化融合與人文對話,證明了文明因交流而豐富、因互鑒而發展的真理。中俄兩國正通過對話而非對抗、伙伴關系而非結盟的方式,致力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。
首先,中俄已成為世界文明交流的典范。毋庸置疑,中俄在文明起源和文化特征上存在差異。中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,中華文化對亞洲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,四大發明等科技成果極大地造福了人類。俄羅斯在與斯堪的納維亞、拜占庭和韃靼文化的交流互鑒中,形成了獨特的歐亞文明,同樣為世界創造了燦爛的物質與精神文明。
面對異域文化,中華文化展現出超強的穩定性和延續性。中華文明常以包容態度吸收外來文化,即使被外來勢力征服,也能保持文化的統一性和連續性。俄羅斯文化則如同一只巨大的鐘擺,在東西方文明之間激蕩前行:羅斯受洗、韃靼桎梏、彼得大帝改革等重大事件,使俄羅斯歷史跌宕起伏,波瀾壯闊。
文明各有特色,沒有一種文明優于其他文明。中俄雖屬不同文明,但彼此間擁有最高水平的互信與協作,原因在于雙方尊重差異、交流互鑒,實現了平等、協商與尊重。盡管中俄文明的起源與內涵不同,但始終存在對尊重其他文明、認同自身發展道路的共同需求,這是中俄文明對話的基礎。
中俄兩國均有向西方學習的歷史,如18世紀俄羅斯的彼得西化改革與19世紀中國的洋務運動,包括對馬克思主義的接受與傳播。不僅如此,兩國思想家在遭遇西方后提出了相同的問題:面對西方,應走何種道路?通過理論思考與社會實踐,中俄兩國深化了對自身發展道路、世界角色與使命的認識,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路徑。
中俄尊重不同文明,并能吸收借鑒。以開放心態汲取西方文明在工業、法治、管理等領域成果,敢于敞開國門,推進改革。然而,當中俄以包容、交流的心態,明辨是非、促進和平、謀求發展的態度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,一些國家卻逆潮流而動,抱持“文明偏見”與“文明冷戰”思維,自負自大,拒絕接受文明間的相互尊重、交流互鑒與和諧共處。中俄的經驗在很大程度上可提供啟示與佐證。
最后,在開放共榮與孤立主義并存的國際環境中,中俄以實際行動向世界表明,唯有互助互鑒、深度融合,方能實現各文明共贏。
近年來,中俄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國家級“交流年”活動,有效促進了兩國各階層民眾的相互理解。例如,俄羅斯莫斯科國際地面、屋頂、墻面設計及技術展覽會,受到廣大觀眾熱烈響應,社會反響良好。今年,值中俄建交70周年之際,雙方本著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的精神,成功舉辦“中俄人文交流領域十大杰出人物”評選活動。這十位人物或投身中俄教育交流,或推動文學與翻譯領域的文化對話,或以流行音樂傳承中俄友誼。這些活動深受兩國人民歡迎,深化了兩國人民友誼,鞏固了世界和平穩定。
從上述中俄文明的異同與對話中可見,不同文明間沖突的根源不在于文明差異,而在于狹隘的文明觀及其導致的極端思想。每種文明并非孤立個體,而是整個人類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唯有在人類共同體的宏大建構中相互尊重、交流、協商、合作,不同文明才能相互依存、緊密相連。中俄正為世界樹立榜樣,從互鑒中汲取養分,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在理論與行為上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。
中國組展機構:盈拓展覽,以優質服務和創新科技引領行業發展。榮獲多項殊榮,成為中國出境展覽服務行業的領先企業。
下屆展會時間:2026年06月
展會行業:地面材料